尽管资本市场对证券牌照向银行放开给予了很大的热情,但是银行并非都热衷,一则证券贡献给银行的利润占比较小,二则经营证券业务并不容易。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3月6日表示,支持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等公司交叉持牌,正在研究银行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证券牌照的情况,目前尚在研究中,没有时间表。
两个多月以来银行将获得券商牌照的传言得到证监会的回应后,却因为“没有时间表”导致市场更多猜想。原本就已控股华福证券的兴业银行[-1.13% 资金 研报]被外媒传出“即将收购华福证券”,“乌龙”消息迅速搅动A股市场,直接导致3月9日银行股大涨,券商股集体大跌。
由于证券牌照放开给银行极具想象空间,资本市场达成了默契:带着敏感的神经,股民用发达的嗅觉捕捉“靴子何时落地”的消息,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波涨势“狂欢”。而银行、券商等当事者的态度却冷静得多。
业内人士称,“除了IPO和股市交易,银行早就能干目前中国券商的所有业务。”
尽管监管层在官方场合的表态中称,“没有时间表”,但是《投资者报》记者从一位接近证监会的管理层人士那里得知,券商牌照相关管理规则的征询意见稿监管部门会签流程已走完,今年上半年有望正式颁布实施。
靴子有望上半年落地
1995年《商业银行法》出台了分业经营的管理规定,自从证券业务与银行业务分开。
为适应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2003年进行了修订,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寿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仍未改变分业经营的原则,最后加了一句“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然而,银行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并非“泾渭分明”。目前不少银行的全牌照布局开始搭建,独缺“境内券商牌照”。
截至目前,包括中、农、工、建、交行在内的五大行以及招商银行[-2.20% 资金 研报]和国家开发银行等7家银行直接或间接持有券商牌照。除国开行于2010年8月在北京成立国开证券外,另外6家银行均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券商牌照。中国银行[-0.21% 资金 研报]通过子公司中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证券和国开证券两家取得境内销售资格,其余5家为香港券商。
一位接近证监会管理层的消息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券商牌照相关管理规则的征询意见稿监管部门会签流程已走完,今年上半年有望正式颁布实施。
业界反应“冷冰冰”
当外界还在热议金改又将迈出重要一步的时候,业界反应冷静得多。《投资者报》记者随机询问十几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超过7成认为短期来看,证券业务对银行收入的增加并不会起到多大作用。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以招商银行为例,去年投行部盈利不足全行利润的1%。“证券业务在银行的体量很小,即使取得证券牌照,对整个收入的提高也不会太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消息发布一周了,而银监会并未有任何表态,“混业经营牵扯到监管部门的利益,这个调整未必容易。”
中金公司发出报告称,“银行做券商就像大象踩蚂蚁。” 中国银行持有内地全牌照券商中银国际证券37.14%的股权,但中银国际证券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并未显著提升。2014 年证券业收入2602 亿元,据估算,如果牌照完全放开,商业银行最好情况下能获得25%~30%的收入份额,按照40%的净利润率,这只相当于银行业2014 年净利润的1%~2%。
对于类似中银的金融控股模式,中金公司指出,这种与全能银行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银行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在金融控股模式下,从商业银行进入基金、信托、保险等行业的经验来看,虽然这些子公司凭借母行的渠道和客户优势获得快速发展,但并未显著削弱行业内领先公司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是现实中的“冷水”,另一方面,在多数银行的高层部署规划中,“蚂蚁也是肉”,证券业务占据重要决策位置。早在2013年年初,平安银行[-0.43% 资金 研报]就宣布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即通过打造投行业务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资金业务一起构成平安银行快速发展的“四轮驱动”。而仅仅一年时间,效果凸显,据申银万国[0.66%]分析称,受益于投行业务快速发展,2014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代理及委托手续费、咨询顾问费同比高速增长472.8%和162.6%。
拿牌照不易,经营更不易。短期的高增长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和成熟的投行业务相比,银行的投行部门显得“小巫见大巫”。
中金报告认为,牌照开放将从投行业务开始,2015 年放开经纪业务牌照的概率很小,交行和兴业最有可能先行进入证券行业。2014年经纪业务收入占比40%,投行收入占比9%,投行业务将是最早对商业银行开放的领域。
宋清辉表示,银行取代券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证券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型券商和积极谋求转型的中小型券商才能够生存下来,其他投行若要生存下来,必须具备复杂产品的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