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秀美 城靓村美 生活和美
生态文化润泽“三美”临安
在日前揭晓的“2014浙江旅游总评榜”中,有着76.55%森林覆盖率,浙江陆地面积最大、山地最多的县级市——临安,位居全省旅游发展十佳县(市、区)首位。
“除了政策推动,政府引导,文化的力量也助推了民众的生态追求、文化自觉。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临安,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临安市委书记张振丰说。
浙江临安生态新农村 资料照片
好家风传递生态正能量
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钱氏后裔人才辈出。“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钱氏家训》,在临安家喻户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钱镠,高度重视兴农桑、修水利、垦荒屯粮,坚决反对“填平西湖以保万世基业”。这也成为临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文化传承力量。
去年年初,临安在全市创新开展“好家风”建设,把“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作为“好家风”的重要内容进行倡导。通过每个家庭的参与,把个人与生态、家庭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带动整个村风、民风的改善。
锦北街道泥川村以前脏乱差,村支书郑校林每天破晓起来晨扫,十年风雨无阻,被称为“笤帚书记”。他带动全村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村风村貌建设,扫出来一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更在全村人心中植入了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
传递生态文化,是临安的发展战略。临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指导,建设“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三美”临安。“百里画廊,千里画卷”是“三美临安”的最美诠释,精品线“一廊十线”更是生态叶脉。“一廊十线”即在杭徽高速沿线和10条市域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串村成线,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培育发展新的乡村游业态与增长点,打造全市域景观化。太湖源山水田园精品线、浙西民俗风情精品线等率先建成,美不胜收。
传承历史文化催热生态旅游
绿水青山的保护意识,在临安古已有之。
在太阳镇谢家桥村,有一块清朝时期就矗立于谢家桥边的碑,告诫大家不得滥捕河鱼,要保护河道,实行禁渔。
石斑鱼是临安的特色野生鱼种,味道鲜美,价格不菲,为了蝇头小利而电鱼、药鱼的行为屡禁不绝。
为了保护石斑鱼,有着禁渔传统的谢家桥村第一个自发禁渔。“村里的河道村里人保护。”村支书杨关水说,当时村民分段承包,管好家门口的,还专门聘请了“鱼官”来管理这一带的鱼资源。
桃源溪如今已成谢家桥村的宝,清可鉴人的溪水,成群结队的石斑鱼,加上那块警示着后人的碑,让人忆古而思今。村里开的十多个农家乐大多依河而建,在拱桥边观鱼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清凉峰镇杨溪村,结合孝子祠、韩世忠墓、五圣桥亭等历史古迹打造的“忠孝学堂体验游”,则体现了优秀文化向外辐射的一种做法。
“我们有忠孝文化、农耕文化,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秀丽山水,这些串起来正好是系列型的旅游产品。”临安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绿水青山是临安的名片,而文化加旅游则是一张金名片。
弘扬创新文化让经济有效转型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临安大力弘扬创新文化,高度集聚科技要素,让生态文化与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经济实现有效转型。
由浙江、杭州、临安三级共建的青山湖科技城,坐落在美丽的青山湖畔,科技要素在这里高度集聚。
国电能源院是第一批入驻青山湖科技城的院所,2015年10月能源院总部也将搬迁到科技城,进驻新落成的绿色低碳建筑馆。“公司选择临安,看中的就是这里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和一流的生态环境。”国电能源下属子公司杭州源牌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群红说。
截至目前,科技城已累计引进香港大学浙江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应化研究所等46家大院名所、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校,以及西子电梯部件产业园等几十个高端产业项目,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15个;引进硕士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其中院士15名、“国千”“省千”人才32名;对外发布科技成果300余项。
“创客小镇”的建设也拉开了序幕,塞利仕科技、卓永信息、道勒斯科技等“创客”公司闻讯而来,在科技城落户。
目前,临安工业经济已跃上千亿元大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50%,2014年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比达73.7%,在全省高新区中名列前茅。今年一季度,临安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分别为29.5%、57.06%。创新文化、科技要素在发展生态经济中“精准发力”,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天蓝、水清、地净、林茂的宜居环境,不仅是生活品质的追求,更是发展的重大战略。”临安市市长王敏说,“文化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临安的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转变。”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梦蕾 王建辉 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