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学思践悟>正文

陈平原:促进教育公平 “211”必须重新开放

时间:2015-05-14 13:41:36    来源:搜狐教育     字号:TT

 编者按: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公平改革前进,中国教育30人论坛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 院、教育公平协同创新中心举办“十三五期间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论坛于4月1日-2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举行。搜狐教育独家专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以下为专访实录:

  搜狐教育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狐教育:刚过去的两会有代表提到高校特别是985、211、清华北大等大学,对人口大省投放的录取指标太少,您觉得高考按各省人口分配录取指标可行吗?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他们批评的主要是北大、清华对于河南省广东省的录取指标,主要是北京四中、人大附中他们进入北大、清华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广东的大学或者河南的大学,这个是大家谈的比较多的。那么,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大家不批评为什么批评北大、清华呢?原因是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是地方财政给了钱,上海市给了比较多的资助,所以录取的时候偏向于上海,而北大、清华纯粹是国家经费的,北京市会给一点政策,但是从来没给什么资助,理论上它应该比较多的面向全国的省区开放。

  虽然每年两会期间北京市不断有人要求加大北京市的投放力度,每个地方政府都会强调在这里办学要多招我这里的学生,是否可以更多投放招生指标,这个是可以做得到,理论上可以这么说。

  第二个问题关于985、211的,几天前我在《文汇报》发表一篇文章谈拓展211的,今天再说这个问题,大学里面有几个大的工程,211、985,相对来说211发展时间最早,而且普及面最大,93年到今天有112所大学是211,我说的是211已经做成一个品牌了,谈你上什么大学,首先问是不是211,不是211很多事情不用说了,这对于大量的其它的非211大学来说是非常大的委屈。

  它们的教授、它们的学生,它们的办学受到很大的委屈,这不是一个我们所说的教育政策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给这些大学一个机会,让他们也可以参加竞争,同时只有其它大学有发展机会了,中国高等教育才能有大的前景。

  所以我才会说,重新开放211,211十年前就已经停下来了,我们不再做了,112所以后不会再谈了,而我今天的建议,完全有可能重新解冻。第一,让它动态化,就是不合适的要下来。第二,更重要的是让很多大学有竞争发展,通过一定的评审拥有重新往上走的机会,比如一年两年给几所,逐渐逐渐,211就不是21世纪一百所,数字是人定的,既然有112所为什么不能150所、180所呢?

  关键问题是动解以后,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动解以后没有问题,大家不会再争了,但是一旦开放的话就会很多人来争,争就有很多麻烦很多弊端。这个问题通过什么办法解决,不能怕麻烦把这个冻解,对两千所大学里的其它大学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才会说用这个办法来回应那个问题,211要不要?在三大工程里面211需要,我更想说的是211必须重新开放,这是我的思路。

  搜狐教育:前段时间浙大“最年轻教授”陆盈盈成为热议对象,媒体和网友质疑其才27岁就成了教授。有学者提到大学人才管理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讲资历、重头衔的现象,您觉得这对于年轻有能力的人公平吗?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这是两个问题,第一大学里面过于讲资历这是某些学校会有的状态,但不是所有的大学都这样。第二,是不是教授是另外一个问题。27岁的博士做得很好,给她很好的待遇,我是赞成的。但27岁刚毕业的博士马上当教授当博士生导师是不合适的,这是我的思路。可以给年轻博士很好的研究条件,包括给你名誉、研究经费都可以。但如果刚从一个博士生毕业之后马上来指导博士生的话,他会碰到很多困难,有一些是技术性的问题,教书教到一定程度你才知道要怎么对待学生。如果从来没教过不是没有那个才华而是没有那个经验,学生跟着你摸索,学生是很悲苦的,这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给年轻教授破格发展的机会,尤其给他科研经费,给他课题,让他做很多的事情,唯独一点教书是一门熟练活儿,必须通过一定的磨炼以后才知道怎么对待自己的学生。

  原来教育部有一个规定,带过一届硕士生才带博士生,这个思路就是说带过一届硕士生以后你会知道怎么跟学生合作,对付他们的各种困惑,也帮助他们引导他们。还有一个问题,带学生是很花时间的,如果很年轻的学者我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但是我知道工科、理科和文科是不同的,理工科的情况是老师们尤其是著名学者给你科研经费,一个研究生博士生给你打工,博士生发表论文会署你的名字,这对于理工科的教授来说博士生导师有实验室、有科研经费和有权利带研究生是很好的条件,你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对人文学科来说不是这样,所以应该落实到具体的学科。那个学科如果刚好国家特别需要,我们没有这种人才,刚好这个做起来不影响他的研究,那能带就带,但是总体来说不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标准来看待。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