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名人名博>正文

聂海胜:以梦为马 三问苍穹

时间:2023-01-04 18:27:53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字号:TT

 【编者按】聂海胜,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1998年光荣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24年来,他刻苦训练、时刻准备,先后3次受命备份、3次领命出征,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200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7月27日,聂海胜被授予“八一勋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特级航天员、神舟六号、十号、十二号航天员、“八一勋章”获得者

聂海胜:以梦为马 三问苍穹

文/本刊记者  邓丽君  姜 丹

即便时隔一年,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器成功着陆,这一激动人心的场景依旧令人心潮澎湃。

这是中国航天又一个崭新的高度。这趟“太空之旅”刷新许多纪录: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航天员3个月驻留;首次实现了载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交会对接时间由2天缩短到6.5小时;首次进行了3个飞行器组合体飞行……当然,对于此次飞行乘组指令长聂海胜而言,他更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也是继刘旺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航天员。

如今已经58岁的聂海胜,是我国首位在轨100天的航天员

让我们把时钟回拨一年。2021年9月17日12时43分,北京飞控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和返回舱成功分离。随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太空三人组”踏上回家之路。

“返回舱出黑障”“弹伞舱盖,开伞”“反推发动机点火”“神舟十二号报告,神舟十二号已安全着陆”……飞控中心响起了航天员的报告声,3名去太空出差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终于回到了地球的怀抱。

当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时,无论现场还是屏幕前都是掌声雷动,中国空间站阶段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聂海胜二度担任指令长,也是第三次完成探索苍穹。当晚的欢迎仪式上,他的妻子手捧鲜花现身,拥抱了这个凯旋的丈夫。

7月27日,聂海胜被授予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

从2005年神舟六号,到2013年神舟十号,再到2021年的神舟十二号,每隔8年,聂海胜都拿到了一张“太空入场券”。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每一步他都执行了一次飞行任务。2022年7月27日,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他更为光荣地获得了“八一勋章”,这既是对他24年征战太空的总结,也是他下一次飞天的新起点。

“梦见自己长出了翅膀,在天上飞”

聂海胜曾说,自己儿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天空飞翔。多年后,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翱翔蓝天的空军飞行员,更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宇航员,直上九天逐梦。

这个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杨垱镇西北边缘一个小村庄的男孩因为家境贫穷,直到8岁才上小学。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也要让我读书,有一次交到老师手中的学费竟是一只兔子。”同学眼中,他学习刻苦、聪明随和。同村的人至今还记得,“海胜和大家相处融洽,总是笑呵呵的。”

上初中二年级的一天,母亲捎来口信,说父亲胃疼得厉害,聂海胜撒腿就往家里跑。等他到家时,父亲已撒手人寰,这让本就艰难的家境雪上加霜。

当看到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没日没夜地操劳,养猪、喂鸡、种地……上初三的他决定偷偷辍学,背回书包,向妈妈撒谎说学校放假,扛起工具就去田间干起了农活。这个同学们眼中的“数学王”一星期没去上学可急坏了班主任和校长,一天晚上,他们冒雨来到聂海胜家中劝说,第二天,被免除学杂费的他回到了课堂。

1981年,聂海胜以孙寨中学第一名被选拔到杨垱镇中学,并顺利考上枣阳一中。进了这所顶尖高中,聂海胜终于感受到了压力,曾经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的他,现在只能排在中游。为此,他学习更加认真。下晚自习后,别的同学都回了寝室,只有他在教室里点着煤油灯,继续读书。老师知道后,劝他回寝室,他就在寝室的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继续读书。

除了学习刻苦,聂海胜还喜欢跑步打球,身体素质特别好。他还曾向同学透露想考军校、参军的想法。“因为军人可以保家卫国。”每每看到当兵的堂哥回家探亲身着军装他就很羡慕。

而机遇也这样悄然而至。1982年秋,空军某部到枣阳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成功入选,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学习。去报到的火车上,部队给每人发了半斤糖果。聂海胜说:“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啥也不想,只管飞!”

在熟悉的人眼中,聂海胜有天赋、心理素质好、思维敏捷,“无论在天上还是在地上都能如此灵光,简直是天生就适合飞行。”

凭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飞行学院他就掌握了过硬的技术,也成为一名歼击机的飞行员,还是同行中第一个单飞的人。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飞行员时期的聂海胜

1989年5月,聂海胜被分配到某空军作战部队任歼击机飞行员。可没想到在刚当上飞行员一个月他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当驾驶歼击机升到4000多米高空时,突然,座舱外“砰”的一声巨响,仪表盘上的转速、高度迅速下降。聂海胜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一边向指挥部报告状况,一边在脑海里想解决办法,试图挽救这个“战友”,然而,各种办法都试了个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800米、600米、500米……飞机离地面越来越近,他无奈地拉下了弹射开关。

降落伞打开的瞬间,聂海胜驾驶的那架试飞机就在他身后一百多米的山沟里起火爆炸了,而他几乎也被震晕过去。由于反应及时、处理得当,在试飞机坠毁的最后时刻他牢牢记住了各种仪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做机型改装提供了关键参数。

为了表彰在这次飞行中努力挽救歼击机的精神,部队给他颁发了三等功。更为惊人的是,经历这次非同寻常的事故,仅29天的恢复后,聂海胜就重返蓝天。通常在遭遇此类“摔机”特情后,很多飞行员都会停飞,像他这样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重返蓝天,是凤毛麟角的,熟悉的人都说,“聂海胜自己也很坚定地希望重飞,意志很坚定,很有勇气。”

在做飞行员的15年间,他先后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时间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歼击机飞行员他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飞行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就连与他一起执行“神十”任务的女航天员王亚平都评价说,“聂师兄在我眼里稳重、踏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非常严格,他要求我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肯定是一定会做到。给我的感觉,聂师兄就是我们乘组的定海神针,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很踏实”。

“活到老,学到老,飞到老”

其实,沉着冷静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

1996年,我国开始在全军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聂海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体检。

如果说飞行员是“千里挑一”,那么航天员无疑是“万里挑一”。1998年1月5日,北京航天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举行成立仪式,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这一年,他34岁。他要面对的,是基础理论、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专业技术、救生与生存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高强度训练。每一项训练,都是挑战自我极限。

聂海胜在做体能训练

练跳伞,他8天完成了一个月的训练任务;练失重,连国外的助理教练都难以耐受,他镇定自若;超重训练中,胸背仿佛有80斤的大铁锤挤压着,教材要求训练时间不少于60秒,他硬是坚持到了80秒;在模拟舱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反复读仪表、按旋钮、操作仪器;开着灯练熟了,他就把灯关了摸黑练,直到所有动作成为肌肉记忆。在常规训练之外,他总要加练两三个小时。

聂海胜说,理论学习时,自己有些吃力,于是他就像备战高考一样,没日没夜地学,家里也成了他的学习室,客厅到卧室到处堆满了学习资料,甚至连墙上都贴满了背记的纸条。妻子和女儿也当起了他的英语辅导老师,轮流给他纠正发音、听写单词,40多万字的飞船飞行操作手册就这样被啃下。

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聂海胜位列首飞梯队,虽然遗憾与飞天梦擦肩而过,但他拥抱着太空归来的杨利伟,激动得眼泛泪光。他明白,自己的航天梦也不远了。面对提上日程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他暗下决心:继续努力,绝不放弃!

就在“神六”航天员选拔的关键阶段,母亲突发脑溢血,聂海胜心急如焚,组织上特批他回老家探望。看着床头虚弱的母亲,他留下了眼泪。好在经过救治,母亲的性命保住了,可他仅在母亲身边陪伴3天就又回到基地,临走前,弟弟拉着他的手说:“哥,你放心地回吧,家里有我在。你尽忠,我尽孝!”

于是,在那次选拔中聂海胜在单项考核中拿下难得一见的满分。最终,他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与同乘组航天员费俊龙踏雪出征,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近10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他终于圆梦太空。

2013年4月,聂海胜和张晓光、王亚平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任务乘组。聂海胜担任指令长,这次,他带领两位战友出征太空。在他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聂海胜成为继刘旺(神舟九号航天员)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2021年6月,整装待发的神舟十二号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聂海胜三度飞天。当他打开通往天和核心舱的舱门,中国的空间站迎来了第一批太空访客。

其实,两度飞天归来时,聂海胜的心态没有丝毫变化。他还是和其他年轻航天员一样参与共同的训练科目、挑战相同的训练难度,身穿160公斤左右的水下训练服在深水里一练就是6个多小时。正是凭借着高度的自律,他才能以优异成绩从选拔中脱颖而出,在57岁实现三入太空的壮举。

聂海胜在作报告

而在三探苍穹前,他也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典礼上,聂海胜作为毕业生代表通过视频发言,他说:“通过在交大的求学生涯,自己实现了从专业型、实践型航天员向研究型、学术型航天员的转变,未来更加有信心、有底气去迎接祖国交付的任务。”

这就是聂海胜。他的人生没有传奇,如果有,那也是努力奋斗出来的。

“需要你上就上”

2006年2月10日,就在聂海胜第一次“问天阁”后,他回到老家杨垱镇。面对父老乡亲,他说:“人在太空的时候,随着身体失重,有许多东西会变轻、变淡,比如名和利;而另一些东西会在心底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比如祖国和亲人。我在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看到了我们的家园,乡情使我魂牵梦萦。”

聂海胜说,航天事业于他而言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一生梦想。“每次执行完任务,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让沉甸甸的成绩和荣誉停止自己的步伐,更不能因年龄的增长而放松了标准、放弃了追求,要把这些变成更大的动力和奋斗激情。”他说,“我相信,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会有更多新成就不断涌现,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远。”

聂海胜坐镇核心舱机械臂在轨操作台

就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他特意染黑了白发,就是想告诉人们:我还年轻,我还能为国争光。不光是聂海胜,已经57岁的杨利伟,虽然多年没有接受航天任务,却仍然在保持训练状态,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

尽管我国第一代航天员已经上了年纪,但是我们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甚至之后的无数代航天员前仆后继。“航天精神”也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一样,一代代传承下去,鼓舞着一代代国人。

回望飞天之路,神舟系列飞船的每一次升空、飞行、着陆,中国航天无一不是在艰辛中铸就辉煌,在挑战中实现跨越。在征服宇宙的路上,挑战永远存在,创新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人一直在奋笔书写世界航天史上的“中国式跨越”新篇章!

(2022年第18期)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