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频道 > 财经观察>正文

相信降准是强刺激?你又错了

时间:2015-05-04 16:38:55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   字号:TT

 在央行上周末宣布降准后,编辑的小伙伴群里展开了讨论。我主张降准是一种简政放权的行为,而且可以一步到位的降准(从20%下降到个位数),但另一位小伙伴认为这样存在很大风险,现在下降的幅度已经很罕见。现在隐去发言人的姓名,将讨论分享给读者:

小伙伴A:央行大规模降准。

我:直接降到10是大幅降准,1个百分点算微调吧。

小伙伴B:一般降0.25%,降1%基本算比较大了,至少很罕见。

1985年至今,中国的银行系统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升1985年至今,中国的银行系统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上升

我:过去10年,央行强制缴纳的存款准备金率大幅攀升,真是央行的“牛市”。(上图)

小伙伴B:恩,小川昨天说,货币政策有很大空间,但未必会用。

我:一步到位降到8-10个点,至少理论上不是不可能。

小伙伴B:那还不如再来个4万亿:D

我:这不一样,存款准备金本来就应该以居民存款和取款的比例来定。

小伙伴B:4万亿元至少是按比例向各领域投放的,其中包括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当然,虽然也有一定的效率问题。但降准的话,钱还是在银行间空转,进入不了实体经济。

我:钱在银行里转是银行自己的行为,但是很高的存准率就不是银行能控制的了。这也是简政放权的一种,而且是放松金融管制的大手笔。

小伙伴B:但这样风险也很高,现在影子银行的发展速度与全社会的杠杆率,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央行本职就是盯好物价,其他的也管不了。只要物价稳定,就应该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存款准备金。放松之后,也不用担心金融机构因为追逐高的风险毁了自己,因为输赢都是自己的,金融机构自有风控的办法。

看完上一段我和小伙伴的讨论后,相信读者心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想法。

降准意在简政放权,放松金融管制

在解释为什么央行可以一步到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前,我们可以先复习一下什么是存款准备金,以及为何下调存款准备金是一种简政放权和放松金融管制的手段。

银行在收到客户的存款后,可以放贷出去赚钱,但是由于同时又有储户取款,因此需要保留一部分现金。比如,银行如果在经营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一般100元的存款对应的是10元的取款,那么银行就可以再现金库中保留10元现金,另外90元可以放贷。这10%的库存现金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随着时代变化,慢慢演变成一种强制规定和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在2007年之前为10%以下,最低为6%;从全球来看基本低于10%,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0。目前中国银行的存款保证金率在15%~19.5%之间,大型存款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比小型金融机构高。

实际上,目前电子支付手段方便快捷,货币周转率大大提高,对现金的要求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其实完全不需要这么高。

因此,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大大高于银行在市场经营环境下根据自身经验自行设定的准备金率,这实际上形成了对银行经营的管制。央行要将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低于银行自己确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才能让银行自由选择货币供给,减少金融管制。

一步到位下调存准率,可避免多次币值冲击

有句话叫一切通胀现象都是货币现象,现实生活中,至少基本所有的恶性通胀都是货币现象。因此,假如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大幅增加,会冲击到我们的物价么?

实际上这并不值得担心。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放松了对金融的管制,和恶性通胀背后的成因完全不同。

放松金融管制后,银行贷不贷款,怎么贷款,都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得到贷款的企业如何花钱、效果如何、风险多大,都是市场行为。这些市场参与主体出于对自己投资回报的关注,永远会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方,而不是全部用去买鸡蛋和大米。

而历史上恶性通胀的成因,绝大部分都和政府花钱有关。无论是出于战争、出于社会大福利制度,政府的挥霍无度、不断积累的负债无法偿还,最后只能大印钞票了之。

所以,这二者的逻辑和机制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货币供应的变化的确会导致币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决策带来一些干扰。因此,多次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多次币值扰动,不如在央行在传达了充分的预期后一次性下调。同时央行做好物价监控,履行自己的职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