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察频道 > 军事观察>正文

中国蓝盔25年不畏生死书写“中国担当”

时间:2015-05-04 16:31:36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   字号:TT

 不畏生死 守望和平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印象

  开栏的话

  风雨兼程路,赤诚为和平。

  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从此拉开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25年来,一批又一批中国军人头戴蓝盔,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宣示了中国维和军人守望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个过程中,中国军队向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派兵规模不断增加、派兵地域不断扩大、派兵类型不断拓展。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万余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目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兵力最多的国家,联合国正在全球开展的16项维和行动中,中国军队参加的就有9项。

  为全方位展示中国维和官兵的风采,反映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取得的历史性进步,本报特开设《蓝盔行动——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5周年》专栏,欢迎读者特别是参加过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官兵踊跃投稿,来稿请发至jfjbgjxw@163.com。

  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队伍中,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直面战火硝烟,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的冲突一线监督军事安全形势,却并不配属任何一支维和分队。军事观察员负责观察巡逻、监督停火等工作,参谋军官则承担着各级司令部情报、作战、核查、通信和培训等任务。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自1990年4月起,我国已经累计派出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1660名,目前仍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派有军事观察员、参谋军官共83名。

  无惧无畏,直面危险书写“中国担当”

  “在硝烟中睡去,在炮火中醒来。”

  曾任中国赴叙利亚军事观察员的刘勇这样描述在大马士革的那段岁月。2012年4月,在国际社会的艰难斡旋下,叙利亚内战交战双方实现了形式上的停火。4月21日,联合国通过了第2043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派出300名军事观察员监督叙利亚各方停火情况。当时,中国共向联叙团派出9名军事观察员,刘勇便是其中之一。

  危险从到达大马士革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爆炸、枪击、劫持、围攻……针对平民和联合国人员的恐怖活动接二连三。“在过去的24小时中,安全形势正在进一步恶化。”“来自联合国的车辆被当地民众包围,车辆损坏,人员受伤。”在写给联合国总部的每日报告中,这样的语句屡见不鲜。刘勇在叙利亚工作的70余天时间里,恐怖分子曾两次扬言炸毁办公大楼,上级先后7次下达“限制行动”的指令。“离我最近的爆炸只有三四十米。”刘勇回忆说,当时,一辆油罐车被炸药引爆,“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

  直面危险,是远在他乡的军事观察员们的常态。战火、抢劫、疾病……除却这些众所周知的威胁,驾驶也是一大挑战:迷失方向、翻车被困、遭遇围困、误入雷区……任期中,几乎每个人都经历或者听同事说起过类似的遭遇。危险还不限于此,现任海军发言人梁阳在担任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核查办公室副处长期间,曾遭到武装派别的拦截。“在用语上要特别谨慎,一个单词用不对都可能冒犯到对方”,回忆当时交涉的场景,梁阳如是说。

  烈火炼真金,危难见担当。面对随时可能袭来的危险,中国军事观察员们用无惧无畏的现实表现、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各方的尊重。

  “置身战火之中,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使命’两字的分量。”这是曾赴科特迪瓦任军事观察员的徐晓刚的感受。在科特迪瓦派别武装对峙期间,他冒着被流弹和石块袭击的危险,坚持每天跟踪局势发展,及时向上级汇报情况。一次,联合国驻科特迪瓦行动团参谋长乘坐的直升机在亚穆苏克罗上空巡逻时,被地面火力击中机体,被击中的部位距油箱仅2厘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的观察员拒绝继续执行空中巡逻和侦察任务,但徐晓刚毫不犹豫,拿起钢盔、防弹衣和照相机就登上了直升机。

  2013年12月30日,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发生安全部队与不明武装分子之间的较大规模交火事件,电视台、机场等都被武装分子占领。第二天一早,在联合国刚果(金)稳定特派团运管中心工作的中国军事观察员赵和伟,就冒着危险来到特派团总部,继续坚持工作,不远处,交火的声音清晰可闻。结束任务回国时,赵和伟收到了特派团总司令、运管中心主任以及我驻刚果(金)使馆武官处签发的3份褒奖信。

  枪弹无情,有战火,就难免会有牺牲。2006年黎以冲突中,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位于黎巴嫩南部的希亚姆哨所执行任务时,遭以色列空袭,不幸以身殉职,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历史丰碑上。2015年1月,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在希亚姆哨所附近,为杜照宇等4名牺牲的军事观察员修起了一座纪念碑。当时同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任务的爱尔兰籍军事观察员古柯兰,将4人的姓名刻在自己随身佩戴的银镯上,以此怀念自己的队友。

着眼大局,独辟蹊径贡献“中国智慧”

  出现在笔者面前的赵京民,沉稳干练,反应敏捷。早在1991年就担任过军事观察员的他,2007年8月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为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部队司令,成为首位担任国际维和部队司令的中国人。

  联合国特派团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如何妥善处理多元文化差异成为履新的赵京民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当时,特派团每月上报的双方违反停火协议的情况高达数百次,经过仔细了解,赵京民发现,问题的缘起并不复杂。

  “在达成的协议中,停火双方均同意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以定期visit(访问)营地进行监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特派团采用的往往是verification(核查)的说法,这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拒绝接受。”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赵京民对症下药。特派团团长朱利安·哈斯顿起初并不理解,赵京民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打消了他的疑虑:“你去医院看医生,难道只是为了找他喝茶聊天吗?”仅仅是措辞上的微小改变,却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核查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仅仅两个月之后,每月违反停火协议的事件就降至18件。哈斯顿团长冲着赵京民竖起了大拇指:“赵,你让我见识到了‘中国智慧’。”

  进入全新的环境,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军人共事,这样的工作兼具压力与挑战,但中国维和军人总能发挥创新精神,让难题迎刃而解。

  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下辖三个任务分区,部署在长达180公里的缓冲区内。在2011年1月刘超被任命为联塞部队司令之前,不同任务分区的维和部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

  “维和部队不仅要完成好制止冲突、守护和平的使命任务,也应当成为各国军队交流沟通的大平台。”刘超这样阐述他的工作理念。为了增进不同国家军队之间的了解,他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联塞部队中推行了轮岗制度,定期安排青年军官在不同任务分区之间交换任职,开拓眼界,体会多元文化。这一举措推出后,受到各方极大欢迎,并被写入联合国驻塞浦路斯维和部队的训练大纲。

  “在联合国特派团,各国军人之间其实都在暗暗较劲,比拼能力素质。只有开动脑筋、勇于创新,才能见招拆招、事半功倍。”谈及自己的维和经历,我军首位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女参谋军官姜原感慨地说。现在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担任军事观察员领队的南乂旭,则用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击曹操的历史故事,来传递“和为贵”的思想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得到了黎巴嫩军方人士的赞同。

  恪尽职守,勤奋专业树好“中国形象”

  勤奋,是中国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留给其他国家维和人员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在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中国人的敬业有口皆碑。很多长期守候在监督团工作酒店外的媒体记者在报道中说,“中国队”是大楼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但中国人总是7点就到了,晚上10点回家也是常态。在这里,中国军事观察员张跃放弃休假连续工作了100天,也是在这里,中国军事观察员创造了连续值班21天的最高纪录。其他国家的军事观察员都清楚,只要是中国人值班,一定会等着所有的巡逻人员和车辆回来后才下班。

  当时,刘勇担任联叙团人事后勤处处长,负责来自40多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的部署、撤离、纪律、休假等工作。任务区刚刚成立时,工作运转的基本条件都缺乏,办公室里没有打印机、复印机,网络和电话也时常断线,刘勇和同事们有时甚至只能蹲在地上办公,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天工作13个小时对他们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所有的军事观察员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多工作一小时,就可以帮助他们多解决一些困难。”没有抱怨,中国维和军人的心声朴实而真诚。

  专业,是另一张鲜明的“中国标签”。联合国的官员们都知道,中国军事观察员提交的报告,错漏的地方很少,格式也最为规范。一个细节让赵京民记忆深刻:在西撒哈拉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中国军事观察员撰写的英文值班日志工整规范,毫无差错,令来自英美国家的观察员也为之赞叹。而赵和伟代表运管部门在联刚团司令部所作业务讲座的PPT,也成为各个部门竞相效仿的模板。

  作为作战助理官,在联叙团工作期间,车立杰主要负责观察员队的巡逻计划、地图制作、与当地政府军协调安排护卫等事宜,工作极为繁琐,但他处理得游刃有余。主持工作的副队长回丹麦休假时,放心地把整个队里的工作都交给了他。

  巾帼不让须眉。在利比里亚工作期间,姜原担任了联利团地理信息处副处长,负责向军方提供所需的一切地图与相关信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先后5次率队实地查看地形地貌,勘测校对各类数据,精心绘制新图,纠正了长期沿用的错误标识。专业的工作水准赢得高度的肯定和认可,任期结束时,联利团授予她3枚和平勋章,并给予她“优秀”的最高等次评价。

  ……

  从亚洲到非洲,在每一个联合国任务区,中国军人遵守纪律、尽责尽心都是出了名的。“身在异乡,我们不仅代表联合国,也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徐晓刚的感慨,道出了中国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们的共同心声。这群可敬的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用无私的牺牲和奉献,赢得了肯定和尊重,为中国军队的形象增光添彩。

  无需刻意“点赞”,来自世界各国的军事观察员队长们的共同愿望就是极高的褒奖:“如果还有中国观察员,请派给我!”(黄 旭)

  (《解放军报》2015年5月4日 08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