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或是身披盔甲的骑士,或是不媚权贵的判官,无论如何,不妥协,不认输,纯粹而又理性,胆大不失隐忍。这是他偏爱的颜色,也是象征他性格的色彩标签。
他就是这样,温和的绅士外表下,血液里流淌着坚韧的基因,紧紧盯住一个目标,锲而不舍、永不言败。服务过15个上司,每天18个小时的工作量,在周末偷出来的时间里开小灶学汉语,如此强度的日程表,他却乐享其中。
急流中,接过平安消费金融的大旗,他义无反顾;却时时刻刻将自己置身于危机感中,分分秒秒做好“不够优秀就坦然下课”的心理准备。
2007年初,各路资本充斥的中国金融市场,到处都充满了诱人的机会。在前沿阵地上海,一个身材高瘦,有些腼腆的韩国人叩开了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的大门。他是YS CHO(赵容奭),跟随彼时的韩国花旗小贷团队迁徙至此,为中国这家年轻的综合金融集团开拓消费信贷业务。
彼时的国内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尚处蛮荒。赵容奭和他的团队构思着,能否通过“信用保证险+银行贷款”的捆绑模式,来发展小额个人消费贷款。习惯了朝南坐的银行,一开始将他拒之门外,“吃闭门羹不怕,那就先从小银行开始合作”。
这一干就是7年。他的执着等来了丰收,曾经不被市场看好的个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已成为中国平安稳定的盈利来源之一。仅此一个保险产品,就可为平安产险贡献1/12的保费、1/4的利润。这种短时间内就能见到高利润率的保险产品,在中国平安内部乃至国内整个保险市场都极鲜见。
见到赵容奭,是在他接过平安信保“帅印”将满一年之际。这是他第一次直面媒体,关于自己的“外脑”生涯,关切消费信贷的中国之路,他有很多故事要讲。
初涉中国 初识平安
一件泛白的浅蓝色衬衣,套着件款式再简单不过的灰色羊绒衫,赵容奭履新后的第一次采访,就这样在他的办公室开始了。
赵容奭的成长环境在韩国算是相当优越的,但父亲却告诉彼时年少的他,“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一个管理者,就必然会遇到一些超出你预期的挫折,有些痛苦是必须由你自己去面对和承受的。”
父亲的身体力行,让赵容奭从小就认识到,坚韧与隐忍是推开成功之门的两把秘钥。
生于韩国、长于韩国,毕业于韩国大学历史系,之后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花旗、汇丰等国际公司,走出象牙塔后的赵容奭为自己规划了清晰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2007年,彼时已是汇丰韩国个人财务服务及销售部高级副行长的他,面临了一个重要选择。
“要不要随我一起去中国发展,去一家叫"中国平安"的年轻金控集团。”赵容奭曾经在韩国花旗时的老板这样对他说。他没那么多时间盘算成败,也不知道前路是怎样一番景象,但他还是迅速做出了决定:去。他隐隐感觉到,这个国家、这个公司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这个决定,是他一生最大的转折。此后7年,他将这种职业经理人的眼光与真实的亚洲经验结合起来,搭建起中国平安的新业务版图。他将坚韧与隐忍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成为他在同事心目中的性格标签。
他和他的团队之所以被重金招来,是因为他们在韩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大获成功。消费信贷在韩国的普及程度,甚至夸张到你去缴个水费、电费、电话费都要贷款。赵容奭笑着摆摆手,“这不是说,韩国老百姓付不起这个钱,而是他们的消费观相对成熟与超前。”
中国平安掌门人马明哲在全球考察一圈之后,创新性地推出了“个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预判到可以通过“保证保险+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全面涉足小额个人消费贷款这个市场。但这个险种当时并不被多数中国同行所认可,他们认为不但风险大、保费又低。一句话,基本无利可图。
如果人云亦云,那就不是马明哲了。生于12月的马明哲,骨子里有着射手座的乐观大胆、创新不倦。在这点上,白羊座的赵容奭感同身受,“一旦我认定要做的事情,一次、两次、三次失败都不算什么,一年、五年哪怕是十年,我都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成功。”
这也是赵容奭深得人心之处。他的规划能力深得马明哲赏识,哪怕只是一个停留在纸上的战略构想、一个不确定的高瞻远瞩,一旦交到赵容奭手中,基本上已经成功了一半。战略框架,甚至具体到招什么样的人,定位什么样的客户群体,走什么样的渠道,他都会在战略计划中厘清思路、逐一详述。
“强者”思维 会坦然面对下课
像赵容奭这样的“外脑”人才,中国平安还有不少,他们来自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等。这家在快速“奔跑”中的企业,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有桥,干嘛非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商道。
引进海外人才的过程,也是引进海外先进管理机制的过程,这两者再加上海外投资者,构成了“外脑、外体、外资”。这就是保证中国平安快速发展的著名“三外”法则。
但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企业的“海外空降兵”存活率并不高,文化差异、管理理念的不同甚至是语言障碍,都可能成为这些“空降兵”们的致命伤。
在来到中国平安之前,没有人能准确预知,这种冲突与矛盾是否会更强烈。在外界人看来,只要找到了更先进的新东西、找到了更优秀的人才,能够帮助其进一步缩短与“世界一流企业”这个目标的距离,中国平安便义无反顾地淘汰那些失效的旧思维、旧管理方式,包括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速度的人。这个公司有典型的“强者”思维。
赵容奭并没有出现“排异”反应,相反还非常适应或者说是很认同这种文化。他说,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种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在他看来,中国平安强大的吸收力得益于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以及一种尊重“强者”的文化,不够优秀就下课,就这么简单。
“我之前服务过15个老板,每个老板的性格都不一样。所以我知道,如果你不能把握住机会,并把机会转化为公司的利润,那么,下课是迟早的事儿。”不过,赵容奭强调说,同时也要看到公司给予我们的发挥空间,并且尊重我们这些“外脑”的文化和技能,而不是试图去“同化”。
其实在温和绅士的外表下,赵容奭的血液里就流淌着这种“强者”基因,紧紧盯住一个目标,胆大不知退缩。不过,赵容奭的下属道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心细、包容,善于倾听,不会强行向你灌输他的理念,而是耐心向你提问,希望你有所思考、有所提升。
在记者来之前,听说赵容奭的团队刚从韩国考察回来。本想听他讲讲考察心得,没想到他很直接地告诉我,他压根就没去。
“我派了两个高管去考察,如果我和他们一起去的话,效果肯定不好。”赵容奭说,如果他不去,整个交流学习过程会很轻松也放松,而一旦他去了,又是免不了的招待和寒暄,其他人哪有学习偷师的机会。“况且对方会和我直接说韩语,那同去的中国同事岂不是就被晾在一边了,这不是考察的初衷。”
战略转型 五年剑指100亿
在中国平安内部,赵容奭所在的平安信保,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全称:平安产险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表面上是设于平安产险辖下的一个部门,但在内部管理架构上却是和平安产险“平起平坐”的一个考核主体。
和7年前,赵容奭初至时相比,平安信保如今的规模已不能同日而语。根据中国平安2013年年报,平安产险当年保费收入1153.65亿元,净利润58.56亿元,其中保证保险业务当年保费收入96.05亿元,赔款支出12.33亿元,承保利润高达12.88亿元。
也就是说,平安信保的保费占比在产险公司中仅8.33%,但利润贡献占比却高达21.99%。这也是平安信保连续第四年实现盈利。
然而,靓丽的成绩单背后,赵容奭却不得不改革。
小额消费信贷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吸金能力,同样吸引了来自银行、保险乃至互联网巨头的目光,大家都想分一杯羹。随着越来越多的主体加入,曾经一枝独秀的平安信保,势必将面临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
赵容奭也认同这一观点。在今年上半年履新平安信保总经理后,他便火速着手对公司战略进行重新梳理,以应对未来挑战。
一是,通过目标客户重新分群、优先渠道组合配置以及调整门店运营模式来降低风险;二是,通过优化门店开设、实施价格与贷款金额的二维定价策略、以及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线和更强大的市场推广,来扩大业务规模;三是,通过对存量客户最大化地二次销售,引入新技术与业务流程优化和创新以及运营费用优化,来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
“产品线必须要进一步丰富。”赵容奭深知,在一触即发的激烈竞争下,平安信保的单一产品和单一渠道,显然已无法满足众多客户的需求。
于是,在客户需求细分的基础上,平安信保今年以来,在原先“易贷险”的基础上派生出针对车主、业主、无车无房者等不同客户群体的产品。以针对车主的“易贷险”产品为例,客户从申请到拨款最快可一天完成,让具有车辆资产的客户可快速取得贷款免等待,未来放款量可达到公司总承保金额的20%以上。
另外,平安信保也针对平安集团专注的“医食住行”生态圈,研发针对小微企业的专属产品。他直言,集团今年收购了淡马锡旗下的富登担保有限公司,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外资担保公司,收购它,就是为了进入企业经营贷款市场而做的第一道铺垫。“富登担保有较健全的风控体系与流水作业,尤其是在企业经营贷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虽然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赵容奭认为,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我们的目标是,五年之后,平安信保的年度利润将达到100亿规模。”他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期待的眼神,他绝不是个随意夸海口的人。他不是为了震慑同业,而是实实在在地清楚这个市场的空间有多大。
“目前个人贷款(除房贷)中,来自非银行机构的占比仅有9%。而在海外成熟市场,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50%。”他打开桌上的电脑,熟练地点开桌面上的一个PPT。“我相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信贷市场的机会将越来越多。我们注意到,不少保险同业们也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