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贵州过去是不毛之地,是文化沙漠。其实,这是对贵州的误解,贵州也有自己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历史文化,如夜郎文化和蚩尤文化……等等。6月24日在贵阳召开的中国·贵州蚩尤文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指出,蚩尤是全世界苗族的共同祖先,作为世界苗族的大本营——贵州,在大力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要按照省委书记赵克志关于“打造蚩尤文化品牌”的重要批示,共同打造好这一文化品牌,让蚩尤文化成为贵州文化的一个响亮符号。
蚩尤文化是苗族同胞的共同家园
在这次中国·贵州蚩尤文化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蚩尤文化是上古时代农耕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蚩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不惧强权敢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是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同时以蚩尤文化为重要内容的中华始祖文化也是华夏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寻根文化,她可以让所有的海内外同胞、国际友人感到中华古老深远的文明,体味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省苗学会副会长杨培德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苗族移民吴万里在法国任历史学教授,1994年寻根问祖来到黔东南雷山县西江镇,在西江羊排寨的祖神枫树林圣地举行祭祖仪式。他点燃香烛,在四方烧上纸钱,然后向四方叩首,声泪俱下地呼唤“抱(奶)尤(公)啊!抱尤!我叫吴万里,在法国日日夜夜都在想念你们,苦苦地寻找你们……请你们老祖宗随我到法国,在那里日夜庇佑我们。”对蚩尤的祖灵崇拜,对苗族一员的法国公民吴万里来说,蚩尤文化是一种强烈的族群认同。
杨培德说:“从文献中了解到,在中国上古时期,蚩尤九黎有七大创造:水稻种植、金属冶炼、制造兵器、开创文化,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完整性。蚩尤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贵州,“蚩尤文化”富集广大苗族地区。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王柄忠介绍,从“蚩尤”时代开始的文化变迁,衍生了丰富多彩的歌舞,如古歌、飞歌、大迁徙舞、反排木鼓舞、水鼓舞、锦鸡舞、滚山珠,民风民俗有祭祖、祭苗王庙、吃新节等,苗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可以追述到蚩尤,尤其是在口头文学方面一直清楚地唱诵千古“尤公”。此外,在丹寨县杨武镇扬颂村就有蚩尤宫,2012年在其基础上修建了蚩尤祠,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二个丑日,扬颂一带的苗族都要举行活动祭祀这位尤公。每家每户备9个碗、9块糯米粑、9张构树叶、9张青菜叶及9条鲤鱼等分成9份,由祭师执祖传宝刀,唱诵9段祭词,烧纸焚香,送与“尤公”。
如今,在许多苗族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蚩尤智斗饿虎》、《请日月》、《蚩尤传神药》等许多可歌可泣的神话或传说故事,把蚩尤的英勇善战、顽固不屈和足智多谋引以为民族的自豪。
此外,还有很多苗族村寨名、地名等均以“尤”为名,如凯里龙井苗名叫“欧漫尤”,这些都是苗族对蚩尤始祖的崇敬和怀念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传说中的蚩尤神话对苗族而言,它不仅作为一个民族的族群性文化认同基础,在各方言区苗族习惯文化的构建上均可透视出许多完全相同的文化因子。”湖北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教授吴正标说。
“文化记忆”引发的蚩尤品牌争夺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风行,各地深挖名人和历史文化资源,纷纷举行庆典、祭祀活动,争夺名人故里愈演愈烈。作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的蚩尤,也成了众相争夺的对象。贵州行政学院教授杨茂锐介绍,目前参与争夺蚩尤文化品牌的,国内有江西萍乡、湖南新化、安化、山东谷阳、汶上、巨鹿、陕西解县、河南新郑、河北涿鹿、山西运城等。国际上有日本、韩国。
在南方,也兴起了一股蚩尤热,这种现象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术讨论,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从政府到商界再到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1999年,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石茂明博士创建了三苗网,并在上面设置了专门的蚩尤讨论吧,从而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内构件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
2006年,湖南娄底新化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授权下成为“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2008年,新化又筹建“中华蚩尤文化园”,该园占地面积12.88万平方米,概算投资9620万元,规划建有蚩尤大殿、护卫殿、春姬殿、蚩尤像、蚩尤古寨、农村文化体验区等。
2011年8月,一本名为《蚩尤猜想》的书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钱定评在扉页中题字说将此书“献给家乡湖南省新化县与安化县的人民与干部”,在行文中也论证了新化为蚩尤的故里,其立论的依据有蚩尤遗迹、民间蚩尤传说、屈原《九歌》等祭祀辞等,作者自己坦言,他的这一观点在新化各地的演讲中已数次阐述,并得到当地人的广泛认同。
四川大学教授李国太认为,从新化的事例可以看出,对“蚩尤”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早已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蚩尤已成为一张旅游文化品牌而被争夺,在此过程中,蚩尤本身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吸引眼球,扩大一个小县城的聚焦度。这场由各级政府、民间团队、社会公众和学者共同参与的“蚩尤文化”规划,是相互支撑的。在此过程中,学者的话语具有权威性,而学者立论的依据又大多来源于民间的“遗迹”和传说,但这些遗迹和传说的形成又不单纯是民间固有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由政府利用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再造,由此便形成了一个互为依据的推理模式。
如今,蚩尤已成为各地争夺的文化资源,直接与经济发展和地方软实力相关联。
推动“蚩尤祭奠”成为国家级非遗
苗族祭尤节,无论过去或现在,对苗族历史社会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丹寨县原文联副主席李天云说。他的老家就在丹寨县扬颂村,他介绍,虽然关于蚩尤的传说,遗迹、遗俗,历数千年而经久不衰,“蚩尤祠”也遍布全国很多地方。但像丹寨扬颂一带苗族地区的“祭尤节”,在民间形成规模如此之宏大、传承时间如此久远,且活态地在民间民俗祭祀活动中广泛传习的情形,确是很少见。非经一个民族的漫长的发展、积淀、承传,难以形成,其具有文化的特殊性和惟一性。
正是出于从国家层面来保护和传承蚩尤文化的想法,王炳忠提出了推动“蚩尤祭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
他认为,蚩尤文化作为苗族文化“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蚩尤文化尤其以“蚩尤节”、“蚩尤崇拜”类似的祭祀和祭奠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当前对蚩尤文化保护尤为重要,只有积极推动“蚩尤祭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是对蚩尤文化的最好保护。
王炳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地区珍贵的文化项目,而且是一个招牌,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资源。而蚩尤的传说和祭奠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深层而深远的积极意义,使蚩尤作为三大人文始祖在国家层面上进一步认同,从而能够促进民族自信、民族自尊、民族团结、民族平等与文化自觉。
他指出,打造蚩尤文化,必定成为贵州具有强势竞争力的旅游文化品牌。
打造“蚩尤文化”旅游品牌关键在行动
作为对蚩尤文化占绝对优势资源的贵州、对打造蚩尤文化品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专家认为,首先是蚩尤的后裔苗族主体在贵州,全国940多万苗族,贵州占480万;其次是贵州的苗族保留着厚重的文化。在贵州1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蚩尤文化就占有44项,由此可见蚩尤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近年来,贵州高层和地方政府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打造和树立蚩尤文化品牌的重要性。
近年来,丹寨县将蚩尤文化的打造作为重要的政府行为,不仅于2012年建成了丹寨“龙泉山蚩尤文化园区”,每年的农历十月第二个丑日举办了“中国贵州丹寨祭尤文化节”,开展了牛王争霸赛、万人踩歌塘等活动。
如何充分利用蚩尤文化推动贵州特色旅游发展,黔东南州苗学会会长龙昌海认为,目前最要紧的是抢占先机。尽早在凯里规划建设“一园一廊”文化符号,早日建成“香炉山蚩尤文化园”和“凯里蚩尤文化长廊”,通过蚩尤文化的带动,促进凯里民族旅游业及其它产业的蓬勃发展。
雷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吴玉贵则提出,加快雷公山中华蚩尤文化产业园开发步伐,打造中国苗族圣山和世界旅游名山。他建议在雷公山上建设蚩尤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苗族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象征性主体和人文景观,把雷公山建成集苗族文化研究、展示、交流、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圣地。
发展特色鲜明的贵州蚩尤文化旅游,是一篇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地区互相联动和密切配合的大文章。有专家认为,发展蚩尤文化旅游应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特色景点,凯里蚩尤文化大道、丹寨县蚩尤文化园、雷公山蚩尤文化圣地、榕江县蚩尤庙等应当连成一片,与安顺的“亚鲁王文化园”衔接起来,形成特色和品牌。
专家指出,打造“蚩尤文化”旅游品牌关键在行动,要尽快做好苗族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把苗族蜡染、挑花、刺绣、酸汤鱼作为群众致富、发展苗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及产业来抓,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让老百姓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