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频道 > 民族文化>正文

走有特色的民族地区城镇化道路

时间:2015-06-03 17:02:18  来源:贵州民族报  作者:   字号:TT

 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城镇化道路亦是如此。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道路必须走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事实上,城镇化主要体现在农民转变为市民,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与土地的依托关系来看,农民已经演化成三个不同的土地依托群体:一是滞留土地的种粮农民;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三是城镇郊区的农民。这三种群体在民族地区也同样存在,也同样存在住房保障问题、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农民工的户籍迁入问题,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落脚点还是农民对城市的融入问题。


    记者在两会现场采访时,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农民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省政协委员、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贵阳市主委余维祥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确定一两个县级市作为试点,以住房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和户籍改革为切入点,探索我省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以就业地或主要居住地为准,充分尊重农民工意愿,实行农民工更加自主的户籍迁移制度。


    省政协委员、省民委副主任刘晖认为,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农民对城市的融入问题,还要关注“撤乡并镇”过程中民族乡的去留问题,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民族乡在“撤乡并镇”中被撤销了,那么,党的民族政策在基层很难得到更好地全面贯彻。


    在省人大代表、黔东南州雷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光信看来,雷山县的城镇化道路主要是以旅游带动城镇化发展,西江苗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这条路在雷山县是可行的。另外,从产业支撑来说,一是将旅游业作为支撑,二是将特色工业作为支撑。特色工业这一块,比如说苗族同胞的刺绣、银饰加工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些变成商品,把有这方面潜质的人员整合在一起,形成特色轻工业并融入城镇建设当中。


    由于各种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对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不能搞“一刀切”,应当通过认真调研,具体分析民族地区的具体实情,只有这样,民族地区才能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