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军事指挥员,都孜孜不倦地追求“胜兵无形”的最高境界,力争“制敌于无形”、“攻敌于不守”的战场效应。
一、胜兵无形的真谛是胜于无形的高深谋略
《孙子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体系中,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矛盾”。先在《计》篇中,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把“智”列为将帅必备素质的“五德”之首。这个远见卓识,在2500年后的今天,尤其符合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后在《形》篇中,竟然又提出“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取得了胜利,却没有智谋的声誉,也没有显赫的功名。这与通常打了胜仗后要宣扬智名表彰勇功的常理常法相悖。
以上,孙武提出了一个有趣而深刻的战争现象:善于指挥作战的人,用兵如神,明明是大智大谋大勇大功,却偏偏让别人看不透悟不清。其奥妙何在?
答案是肯定的:善战者,胜于无形的高深谋略。智足多谋,智是谋的核心。高明的指挥员,凭藉自己的超人智慧,巧妙地运用“正合奇胜”、“避实击虚”、“示形骗敌”、“择人任势”、“顺详敌意”等谋略原则,消之于未然,转之于不觉。谋求“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战场效应,赢得了“全胜”或“战胜”,结果呢,使敌人打了败仗还看不清真象,甚至自己人也一时难以捉摸透,短期内不理解其深谋远虑。这是一种何等高明精湛的指挥艺术啊!所以,“胜兵无形”谓之神。
二、胜兵无形的直接表现是以“微妙神密攻守之术”制胜
《孙子兵法•虚实》篇指出:“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由此,《十一家注孙子》的何氏提出并回答了一个问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安得无形与声哉?使敌人不能窥听耳。”张预的注释更有画龙点睛之功:“攻守之术,微妙神密,至于无形之可见,无声之可闻,故敌人生死之命,皆主于我也。”以上可见,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胜兵无形”的战争指导规律还有两个重要含义:其一,运用变化莫测和难以捉摸的攻守之术,才能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二是“胜兵无形”可谓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即运用“微妙神密攻守之术”的手段,达到“敌人生死之命,皆主于我也”之目的。这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当代人还惊奇地发现,孙子竟有特异功能,能在2500年前,就预见到高技术战争中信息战、电子战的特点:无形无声。尤其是,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广泛应用,网络攻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无形无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任何一名高超的计算机能手,坐在远离作战目标的计算机前,向目标实施病毒战、黑客战等微妙攻守之术,神不知鬼不觉,或使其信息指挥控制系统瘫痪,或使其信息武器系统失灵,或窃取其极端机密的情报资料,从而达到无形制敌无声致胜的目的。为此,“胜于无形”也可诠释为:胜于信息战,胜于电子战,用“软防御”、“软杀伤”和隐形武器等隐蔽手段克敌制胜。这算是对“胜兵无形”的一种新解。
三、胜兵无形的可操作性是力求实现谋略与战法的统一
《孙子兵法•虚实》篇提出了一个十分深刻的军事辩证法原则“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人们只知道我用什么方法战胜敌人,但是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克敌制胜。显然,用因果律来分析,在“先胜而后战”的作战思想和实践中,“所以制胜之形”相对于“所胜之形”来说,确实占有更重要更实用的地位和功能。
张预对“人皆知我所胜之形”的注释是:“立胜之迹,人皆知之”。战胜敌人的具体手段、过程和状态,尤其是战法,都是公开的,有目共睹。
梅尧臣对“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的注释是:“不知作战之象”,即不知我怎样制敌取胜之意想。战胜敌人的智谋、筹划和决策思路是很隐蔽的,不泄于外。
说白了,“所胜之形”与“所以制胜之形”之间,实质上就是战法与谋略的辩证关系。作战的方式方法,常以具体的实际的作战操作过程显现的。而用谋制胜是十分隐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谋略与战法,相对而言,可看作内容与形式、运筹与实施的关系。战法不能代替谋略,谋略也不能代替战法。军事指挥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此乃“胜兵无形”的题中应有之意。
四、胜兵无形必须以“有形”为基础
运筹与使用“微妙神密的攻守之术”,把无形的谋略与有形的战法结合起来克敌制胜,都必须依赖一定的军事实力为物质基础。
《孙子兵法》的第三篇是《谋攻》,其主题是以谋攻敌或攻敌之谋。紧接着的第四篇《形》,是军事实力的专论。这里的“形”,即军事实力,“有形”即具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谋攻》之后为什么是《形》呢?其用意是明显的,不管从十三篇的逻辑结构上,还是从战斗力构成的诸要素内在机制上,都是强调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谋攻必须建立在一定军事实力之上,即“胜兵无形”必须以“有形”为基础。这里的理论根据是尽人皆知的,那就是战争暴力归根到底是物质力量的对抗。再高明的军事谋略,必须依附于一定的兵员兵器为载体。否则,势必陷入“谋略万能”的误区。
那么,应该具备怎样的“有形”呢?《计》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作为全书的总论,明确地把“兵众孰强”(比较敌我双方武器装备谁强大)和“士卒孰练”(比较敌我双方士卒的技术战术谁熟练)列为衡量综合国力、军力的战略要素之中,进而又在《形》篇作出“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的判断,进一步肯定“无形”的谋略与军事实力对比的优势相结合则胜券在握。锡德拉湾海战令人记忆犹新。美国特混舰队如果不把舰载直升机发射空舰导弹的杀手锏第一次用于海战,遏制利比亚的导弹快艇,无论多么高明的谋略,也不可能一举突破“死亡线”的。
五、胜兵无形的尤其要注重“因敌形”
决策比作战行动更重要,而调研敌情比作出决策更重要。
尽管无形的军事谋略从来就带有极大而神秘的主观色彩,但其内容,必须是对交战双方客观情况的真实反映。这是绝对不容许有丝毫疑义的。越是高明的军事谋略,越是必须从战争的敌情、战情的实际出发。
《孙子兵法•虚实》篇深刻地揭示了“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得知”的战争指导一般规律。曹操指出“因形而措胜”即“因敌形而立胜”,必须根据敌情采取灵活的战术而取胜。可见,“因形”的核心思想是“因敌形”,运筹谋划务必要立足于敌情的状况和态势。只有调查掌握并根据作战对象的实际情况,正确地选定作战目标、作战方向和作战手段,采取与之相应的作战行动,才有可能争取作战的胜利。马岛海战,英军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登陆一举成功,关键的一点,就是特别重视侦察、情报和敌情分析的准确。英军把现代化的侦察手段和传统的侦察方法结合起来,侦察阿军的兵力部署、阵地编成和机场、仓库、通信报警设施等情况,及时准确地向登陆部队提供可靠的情报。英军首脑机关,对大量的真实的情报进行反复分析比较,确定西北角的圣卡洛斯港是个理想的登陆地点,绘出了主力登陆后的行进路线,避开强点,奇袭登陆成功。
“因敌形”制胜特别要注重什么问题呢?孙武作了肯定的回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敌”尤其要“应变”,善于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采取作战策略,诱使敌露弱现短,从而因敌造势,避实击虚,战而胜之。多变才能出敌不意。善变才能出奇制胜。马岛海战,英特混舰队能在水面舰艇与制导武器的电子对抗中摆脱被动,就是“因敌变化而取胜”的成功战例。继“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被阿根廷“超级军旗”式攻击机发射的“飞鱼”式反舰导弹击沉以后,运筹灵活,采用发射干扰箔条和实施防导弹机动相结合的措施,使“飞鱼”导弹一次次受到舰上电子战器材的干扰而偏离目标,避免了“谢菲尔德”号悲剧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