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总裁频道 > 访谈>正文

公务人员的微信圈要把握好六个关系

时间:2017-10-10 09:20:00  来源:中国创业家网  作者:姚志   字号:TT

姚志.jpg

  安徽省安庆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姚志

 
   微信圈中乾坤大,日常使用要思量,公务人员的微信圈应注意把握好六个关系:

   
一、把握好自由与自律的关系。微信圈有着广泛自由和广阔空间。在这里,汇聚了同学、同行、同事、同宗、同乡、同兴趣、同爱好等社会各阶层,在这里,感受着现代办公的快捷、收获着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着喜怒哀乐的释放、拥有着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着休闲时刻的排遣……正所谓“手机在手,天下我有”。但其私人空间的特性,以及公共空间的属性,决定着微信圈是把“双刃剑”,并非法外之地,潜在的风险巨大,这里圈套圈,圈连圈,圈传圈,所产生的一连串连锁反应和影响无法估量,近年来,网络违纪违法现象枚不胜举,多地出台的规范或禁令,划定了网络言行的“边界”,微信行为见品性,网络交往有纪律。作为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底线、不触红线。要从严掌控手指,谨慎点击屏幕,无论是转载,还是评论,都要三思而后“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同时,微信互动性强,关系成分复杂,公务人员一定要严守党纪国法,远离违规、违纪、违法之为,远离功利、势利、唯利之交,远离低俗、媚俗、庸俗之风,切莫把手机变成手雷, 微信变成危信。
   
二、把握好依托与依赖的关系。当前,公务人员的工作、生活被“微信化” 已是不争的事实,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呈现出“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退化”的趋势。相对而言,公职队伍中年轻一簇、基层人员,在微信群中比较活跃,使用频繁,不少人依托微信办公、处理事项、分享知识、沟通联络等等,有此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人际和谐,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凡事过犹不及,现实中不少人被手机“绑架”,从早到晚“不离不弃”、“机不可失”、“一网情深”,沉浸于虚拟空间的“网言网语”,虽然在鸡汤、八卦、吐槽、搞笑与养生的海洋中,得到指点江山的良好感觉,但也逐渐迷失真实的自我。网络的虚拟取代不了生活的真实,“人机关系”取代不了“人际关系”,沉迷于手机,专注于微信,只会是影响了健康、打乱了生活、禁锢了思维、焦虑了情绪、冷漠了亲情。因此,关注不关闭、依托不依赖、适度不过度、理性不任性,才是使用微信的正确态度。
    
三、把握好融入与投入的关系。与基层及年轻公务人员相比,一些阅历较深、资历较长、职级较高的人士,在微信圈中,却显得沉默与平静。为了自我保护,避免“惹火烧身”,乐当朋友圈“无痕过客”,在其中充当着“潜水员”、“地下党”和旁观者,即使冒个泡,显个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勤奋的“媒体搬运工”,一般都是转发的多、原创的少,刻板的多、活跃的少,官样措辞的多、个性发声的少……在微信圈中善于表达、乐于沟通,应是每个公务人员的份內之事。因此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从政时间长短,都要自觉适应新媒体时代公开、广泛、自由的舆论环境,以平等、尊重、包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关爱他人,提升自我,营造和谐。一方面,要自觉融入,把微信圈当作传播真实消息、表达个人观点、展现个人风采的平台,以特色风格、精彩内容、精辟见解来提升个人魅力,赢得朋友圈的赞同、支持、认可。另一方面,要主动投入,经常露露脸、聊聊天、发发声,听取朋友圈“灌水”、“拍砖”、“打酱油”,积极做好回应和引导工作。通过朋友圈清楚地了解现实社会的现象与矛盾,理解社会各阶层思考问题的方式与维度,整合圈中智慧,指导工作实践,推进工作开展。
    
 四、把握好感受与感悟的关系。微信“朋友圈”里大量的职场、官场、励志、养生、情感等方面的“心灵鸡汤”,以其快餐式的文本、大众化的口味、小清新的包装,赢得了许多人的追捧,于是,点赞、收藏、转发,对“煲汤”乐此不疲。不可否认,部分优秀鸡汤文章,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发人深思,让人回味。可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不少“鸡汤”掺杂着水分,添加了鸡精。它往往用简单的因果逻辑来代替深刻的分析与理性的判断,用局部的点上的结论割裂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这就决定着许多“鸡汤”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有的甚至是庸俗的哲学,其轻薄载不动人生的厚重,其矫情化解不了生活的矛盾。公务人员作为主流价值的先锋,先进文化的标杆,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意跟风,要理性看待,独立思考,辩证思维,明辨是非,拒绝片面性、绝对性。无论是主动的喝,还是被动的灌,切莫在鸡汤段子里搜索自己的影子,别让其麻痹了思想,消磨了意志,迷失了方向,任何网络上的“心灵鸡汤”,都取代不了现实中的努力和奋斗。

       五、把握好交流与交换的关系。
微信群本来是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分享知识、亲朋好友联系的工具。但是现在生活中,个别人利用微信朋友圈的隐蔽性,在微信“朋友圈”中逾越红线、破坏规矩,甚至把其交流的平台当作交换的场所,交心的文字变成交易数字。一些传统人际交往中的溜须拍马屁、吹捧唱赞歌、变相贿赂等不良风气也逐步渗透到朋友圈。在朋友圈里,有的对领导干部说话或分享,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夸张的 “点赞” 或“喝彩”,取悦领导的欢心和关注;有的为自己的子女、熟人、同事、亲朋,不分事由、时间、场合,光明正大、无休无止的进行拉票投票;有的违规收受与工作业务有关的微信红包;有的把微信圈当作小圈子,编织“关系网”,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等等。这些“微行为”“微腐败”,损害了公务人员队伍的形象,甚至成为当前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灰色地带”, 必须引以为戒,予以克服制止。
    
六 、把握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微信圈是“弱控制”的媒体,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和舆论的发布者、制造者。因此,公务人员理应主动承担起为党和政府发声、代言、正名的责任,在热点面前不当“鸵鸟”,在难点面前不当“看客”。对社会矛盾,网络热点,多做化解疏导工作;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质疑之声、妄议之音,要勇于亮剑,敢于发声,主动出击,坚决回击;对日常政务、事务中出现的网络谣言、负面舆情,在熟知了解的情况下,要及时解释,还原事实、把握分寸,不遮不捂、不躲不避,廓清模糊认识,化解怨气怨言,利用微信平台,释放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净化朋友圈,凝聚起合力,从而画出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的最大同心圆、和谐圈。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