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频道 > 农博新知>正文

寻找最美农技员——他让沼气事业充满朝气

时间:2015-05-08 20:45:5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   字号:TT

  林忠华介绍他的发明——自渗式滤粪柜。

  寻找最美农技员

  他让沼气事业充满朝气

  ——记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沼气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林忠华

  本报记者 王泽农 文/图

  近日,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果树满坡的半山间,一口色彩鲜艳的沼气池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沼气池还这么艳丽!林忠华笑道:“沼气设施当景观。其实,里面的‘道道'更多。”

  那一排浅蓝色的低矮建筑是自渗式滤粪柜,山上有一家有着几千头存栏的养猪场,猪粪、污水顺着管道流到滤粪柜,固液分离后,液体进入粉红色的沼气池,干粪成为有机肥。与传统的机械分离相比,一是不耗电,二是更环保。说来有趣,林忠华这项发明的灵感,竟来自农村的豆腐制作工艺。山上的新建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蔡秋龙高兴地说:“这都是林站长帮忙弄的!现在山上有500多亩果园,有龙眼、荔枝、枇杷,浇了沼液,长得挺好!”

  林忠华是莆田市荔城区农业环保能源站站长,还是沼气技术协会的副理事长。今年45岁的他和沼气打了20多年的交道,但是在他眼里,传统的沼气还有不少可挖掘的地方,还能朝气蓬勃。

  美丽乡村梦想缘起

  莆田的养殖业比较发达,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家禽家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环境的不堪——正是农家庭院的蚊蝇飞舞,村道水沟的污泥臭水,让林忠华心里埋下了美丽乡村的梦想。

  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土肥专业的林忠华对沼气并不陌生:若家家户户都用上清洁的能源沼气,不仅能转化利用人畜粪尿,村容村貌也能改观啊!那时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为了动员一个农户建沼气,往往要跑上三五趟。谈起那时的艰辛,林忠华比较淡然:“年轻,不觉得累,都好多年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在,荔城区的很多村庄早已实现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循环,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像西天尾镇象峰村做到了户户通沼气、养殖零排放;新度镇桂林村,全村564户,有沼气用户473户。最新统计,荔城区已送气入户4000余家,年直接经济总效益达520万元。福建省首创的“送气入户、送肥入田”规模猪场沼气联户供气新模式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推广,家庭养猪的情况已经少见,农户还能用沼气吗?在桂林村,记者随机走进林国华的家。

  女主人正在厨房忙碌。锅灶间热气腾腾。她介绍,现在家里不养猪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家禽的粪便,加上厕所污物、农业废弃物作原料,沼气池还在使用。只是现在沼气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所以家里还有液化气罐、电磁炉等。林忠华说,一口户用沼气池原来投资5000元左右,政府补贴了一半。这些投入可不能白费,每一口池都要充分利用。

  有条件的地方,解决农户用气还有另一途径:联户供气。莆田市目前有100多家规模养猪场,这些猪场规模大、沼气充足。林忠华就动员猪场铺设管道,把气免费送给农户。“都乡里乡亲的,哪能收费?”忠信养殖公司老板张文忠说。在大坂村,他领记者随便走进一家农户,点着了沼气灶。“从山上拉下来两公里的管子,供300多户人家免费烧气。”

  商业化服务模式确立

  一边是沼气项目的不断推广,一边是后续服务的逐渐完善。林忠华的脑子里始终绷着这两根弦。农户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的不养猪了,希望提供原料服务;有的设备故障,希望随时提供维修服务……然而,很多服务难以商品化,“换个零件,三五块钱,人情在呢,哪能收钱?”

  林忠华觉得必须建立商业模式。2010年7月,他引导沼气生产工挂牌成立了福建首个沼气专业合作社——莆田市荔城区绿源沼气专业合作社。提出“免费申请入社、多种套餐服务”的“菜单式”服务运营套路,包括“沼气管家”(一天只交一元,“沼气管家”包你常年用气)、“沼气保姆”(一月只交一元,“沼气保姆”请到你家)、“沼气医生”(一次只交五元,“沼气医生”帮你解忧)等等。建、管、用一条龙服务,户用沼气池才真正成了“节能池”、“增收池”、“生态池”、“放心池”。

  光靠合作社后来又跟不上形势了。2012年5月,林忠华等人成立了市、区沼气技术协会。至今,通过区沼气技术协会举办沼气培训班11期,参训技工达1247人次;林忠华个人接受技术咨询的次数那就数不胜数了,记者采访到的人都露出满意的笑容:“谢谢林站长!多亏林站长!”

  在协会带动下,综合性、多功能的新型农村沼气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绿源沼气专业合作社也成长起来了。一条从沼气池维修养护、配件销售、技术培训的低端服务逐步延伸至大中小型沼气项目设计、沼气新技术开发推广等高端环节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也明确起来。这背后,凝结的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我们是一个团队。”林忠华在受到同行赞扬时,每次都会这么说。

  林忠华的团队,有他所在的能源站,有市、区老科协,有绿源合作社,还有一家环保企业。

  自循环治污模式成型

  莆田市对生态保护抓得很紧。对于养殖场来说,建沼气池治理污染其实是不得不做的事。林忠华让他们在硬着头皮做的事里找到了兴奋点。

  忠信养殖公司经理张文忠说:“现在环保要求严,除了沼气池,还要建曝气池。要不是林站长一趟趟跑,真不想干了!现在发现,林站长的办法好,沼气发电,还能给曝气池提供能源,这叫自循环!”

  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养殖场的沼气接上管子,免费通到乡亲们家中,看似很好。但很快问题来了:一来管道太长,容易损坏造成事故,二来猪粪直接进沼气池,沼液浓度过高,排放仍会造成污染。

  林忠华团队的第一个对策是鼓励养殖场沼气发电,第二个对策是推广使用自渗式滤粪柜。

  第三个问题接踵而至:固液分离后的猪粪怎么处理?这里不像北方地区,人均不到半亩地,养殖场配套的果园和附近农户家的承包地消纳不了如此多的猪粪,运到外地又不划算。

  林忠华团队想出了气化发电的主意。在天马养殖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套既可使用沼气、又可使用猪粪气化产生的一氧化碳发电的新装置,据说,这在全国还是首例。养殖公司张经理兴奋地介绍:“干粪每小时发电50度!最后只剩下5%的粪渣。”林忠华接过话来:“发电的尾气还可以烘干猪粪。”

  这套科研成果叫“规模养殖场自循环治污模式推广”,获得2013年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现在,一笔投入产出账在林忠华心里逐渐明朗了:一个万头养殖场,每天产生16吨猪粪,变成三吨干粪气化后可发电1500度,按工业用电一度0.7元算,一百万元的设备投资三年回本。这还没算同期的沼气收益、粪渣收益。

  莆田市老科协会长蔡文粦今年都七十多岁了,与林忠华志同道合。蔡老感慨地说:“忠华这个人,头脑灵,又敬业。去年他父亲在福州动手术,因为一家养猪场的环保工程到了关键时期,他硬是没去护理;今年他儿子高考,妻子在校外租了房子照顾,他也顾不上。”

  林忠华低下头缓缓地说,是有点对不起老父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林忠华相继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2项;他自制的全自动气水分离器、大中型沼气脱硫器、滤粪柜等附属设备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上,可抽取含有动物毛发、泥沙、砂石等沼液的绞碎型清淤泵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参与研制的顶返水压式厌氧反应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被列为福建省“十二五”农业减排建设的主要设施;其研发的自循环治污模式也成为福建省规模养殖场的主要治污模式。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