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频道 > 养育有道>正文

用心呵护生病中的孩子

时间:2015-05-06 17:00:29  来源:搜狐母婴  作者:   字号:TT

 

  斗斗上幼儿园半年多了,可谓是大病没有,小病不断。都说孩子6岁前,尤其是上小班,特别容易生病。斗斗就是这样的小孩儿,几乎哪场病都没落下,半年来曾一度让我很慌乱,好在在我意志薄弱的时候,斗爸能坚持一下,才算走过来,使斗斗免受吊瓶之苦。

  都说孩子要“三分寒七分饱”才好养活,可是真到自己家养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希望吃的越多越好,穿的越暖越好。因为在老人身边,就怕冻着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只要入冬,除了必要的外出之外几乎都不怎么下楼,而我平时上班,也没法坚持。因此,斗斗在上幼儿园之前,病源也是很简单的,不是着凉,就是被大人传染了,症状也无非是流鼻涕、发烧,至于咳嗽从来没有。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什么这个病毒、那个细菌的,层出不穷,让我大开眼界,不吃药是肯定挺不过去的,不像小时候,病了就是喝水、物理降温、小儿推拿什么的,几乎不给药吃。

  斗斗从去年十月份上幼儿园到现在为止,得过中耳炎、支气管炎、各种感冒,在陪伴斗斗生病到康复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好多个不眠之夜,可我和斗爸还是一直坚持着“能吃药不打针”的原则,让斗斗免受许多“皮肉之苦”,说得夸张点,前前后后,我们没少和老人“斗”,和医生“斗”。但,越是经历孩子的各种生病,我越发觉得,胆大心细真的很重要。看看我们的经历,希望能有所启发。

  斗斗第一次口服抗生素,源于那次中耳炎——

  斗斗刚上幼儿园一个月左右,再次感冒发烧。高烧退去之后,我以为没事儿了,还带斗斗去浴池洗了个澡。第二天,斗斗晚饭后就说她耳朵疼,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是中耳炎,但我仍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不能这么轻易得中耳炎,想再观察观察。时不时趁她玩儿的时候动一下她耳朵,她会不耐烦地说“别动我,我耳朵疼”。我跟爸爸商量一下决定还是去医院看看的好,虽说是晚上,我们还是挂了急诊号,看了一下。说实话,三甲医院那个不耐心的大夫着实让我很生气,因为他只是简单询问了一下症状,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可能是中耳炎,是打还是吃头孢?”我一下子就蒙了,什么“可能”,什么“头孢”?随后,我便在跟大夫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各种碰壁,直到他一脸不耐烦并带有威胁地语气说,“如果不用头孢,后果自负”时,老公劝我,还是治病要紧,最后不得不选择口服头孢(希克劳),同时还滴了氧氟沙星滴耳液。一周后,带斗斗去医院把耳禅取出来也就好了。后来又得过一次中耳炎,吃了三天希克劳便没事儿了。

  喝水止不住的咳嗽,不能小觑——

  斗斗这几次感冒咳嗽,我除了给喝蒲地兰口服液和儿童清肺口服液之外,晚上都会在床头备一瓶水,如果晚上她咳嗽醒了,我就给她喝点水,喝完水后会一般都能继续睡觉。可那天晚上,我发现喝水根本止不住她的咳嗽,一夜狂咳不止,早起吃完早饭我便带她去了医院。因为换了一家普通医院,人也不那么多,主任医师也很耐心,在拍完胸片确定不是肺炎而是支气管炎后,医生征求我的意见是打针还是吃药。我肯定地选择了吃药,她说吃药效果不一定好,康复得也慢,但我告诉大夫,我们没打过吊针,也不想打,她表示很理解,于是给开了药三种药:鸡胆口服液、头孢、百蕊颗粒。

  尽管这几次生病也吃了抗生素头孢,但是口服的好过注射剂。当面临生病哭闹的孩子,做家长的的确很难始终保持冷静,但有几点体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能吃药的不要打针。输液的弊端,想必大家通过大大小小的媒体都能得知一二了。一般来说口服抗生素和注射抗生素的效果是一样的,如果孩子没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就不要滥用抗生素,更不要随随便便就带着孩子去输液。像斗斗的支气管炎、中耳炎都属于细菌感染,所以我选择了口服头孢进行治疗。而她一般性咳嗽,我只是给喝点中药。不久前,我看过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说“一般孩子咳嗽,是他生理本能的自卫反应,小孩不会咳痰,尤其睡觉时把鼻涕流到喉咙,早上起来就咳嗽,这不用吃药。但是如果孩子的咳嗽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支气管感染、肺炎、百日咳等,就需要用抗生素”;“儿童腹泻,一般多是因为受凉,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西方的医生会建议家长在24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进食,只喝水,很快就会好。如果是细菌性腹泻,那就要用抗生素治疗。”上述说法与医生的处方也是一致的。

  第二,能吃中药的不要吃西药。这个观点可能是个偏见,仅供参考。不过就我的观点,我想阐述一下理由。拿肿瘤的治疗方案来说,西医遇到肿瘤总是想要把它消灭、割除(比如化疗、放疗等手段),而中医则是选择全身调理,使肿瘤缓消慢散、通则不痛,进而达到治愈效果。且不说,中医和西医在其医学的理论体系上和治疗办法上有其特有的特点,也不乏有很多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单从情感上,我觉得中医更加柔和,流传之久终有其原因。据我所知,中医讲究的对症下药分类更细致,就拿咳嗽来说,针对“寒咳”与“热咳”处方是不同的,中药材中同是贝母,“川贝母”与“浙贝母”的功效也是各异的。目前有很多家长喜欢海淘或者代购国外药品,我想说,如果真的能买到当地居民服用的药那还是不错的,可如果有不良卖家利用我们的孩子当小白鼠,将新研制的药品卖入我们这里,那我们该如何分辨?谨慎起见,还是慎重为妙。我一个朋友,他在新加坡生活了很多年,那时他要是生病了就吃几种药,回国后,他托朋友还是买那几种药。我觉得这样就没问题,所谓知根知底,可我们有这样经历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而伴随“防止‘和平演变’”教育长大的一代,我觉得我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

  第三,心态。家长的心态真的很重要,一方面在陪伴生病哭闹的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另一方面在就医过程中一定要有智慧。首先,我们应该理解医生的职业,他们需要化解治疗风险,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他比我们更希望药到病除,故用药必须狠才能见效快。但我们作为家长则不同,是应该比医生更了解孩子状况的人,如果我们与医生沟通不好,医生只能是小病大治。要防止“小病大治”、“用药过猛”,我们在带孩子就医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让医生牵着鼻子走,要学会与医生沟通,要学会跟医生技巧性地说“不”。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吊针无数,她经常愁眉苦脸,苦于天天抱着孩子往医院跑,奔波辛劳是其次的,更多的是心疼孩子久治不愈。后来我们在一起交流了一下,我给她分析原因:脾胃太虚,她也十分认同。我还告诉她不要动辄就去医院吊针,去医院的目的应该是化验究竟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至于如何治疗,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一味追求快速治疗。渐渐地,她的观念也在转变。前阵子她家孩子又生病,她坚持没吊针,只是吃药,孩子也好了,她很开心地跟我聊起,还跟我分享了一个她在澳洲的同学孩子生病就医的经历:高烧不退,不得不去医院,医生给孩子做了一些化验,告之三天后出结果,让其回家给孩子喂水等待,三天后孩子康复,化验结果也出来了,并无大碍。

  我不是讳疾忌医的人,但不能病急乱投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比谁都希望我的宝贝每天都健康快乐!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