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才频道 > 理论思考>正文

户籍制度改革须改变“治民”思想

时间:2015-05-13 16:34:0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字号:TT

■段歆涔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措施。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这是中央有序引导人口流向,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服务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彰显了中央真正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决心。

  不过,有了愿望良好的《意见》,还需要具体执行者作好每一个环节,从根本上革除长期存在的“治民”思想,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办好实事,为民解忧。

  从历史上看,户籍制度设立的目的之一是“治民”,通过户籍控制人口流动范围,充当调控城市化人口流量和流向的阀门,抑制各种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时至今日,户籍制度的功能和管理手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户籍管理制度在人口调节、资源调配、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仍遭人诟病。究其原因,“治民”思想难脱干系。

  “治民”思想的弊端之一是模糊了政府在解决矛盾时的角色,割裂了与民众的联系。在当前的形势下,“治民”思想的不合时宜已毋庸多言。具体在户籍制度改革中,以“便民”“利民”思维取代“治民”思想实乃大势所趋。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便民”“利民”思维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难。难就难在,对执行者而言,“便民”付出的多,自己得到的实惠少;而“治民”呢,则可以从各种管制手段中寻租,甚至牟取私利。我们不能以恶意来揣测所有执法者,但看看户籍中附着的各种利益,也不能不保持一份警惕。

  除此之外,“便民”“利民”思维的落实也需要执行者能力的提高。在户籍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上,民众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城乡居民因为利益诉求的不同,对待改革的态度也不同,这就需要执行者统筹全局,争取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把好事办好。

  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事涉户籍制度这样复杂的改革。但只要我们明确了目标,下定了决心,改变了观念,作出了努力,相信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