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人才频道 > 学者专栏>正文

“萧规曹随”实为“不折腾”

时间:2015-05-13 17:38: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字号:TT

 据史书记载,萧何病重之际,汉惠帝刘盈亲往探慰时问他,您百年之后,谁可接替您呢?萧何答,知臣莫如主。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萧何答,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

  这段君臣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其实饶有深意。首先,萧何既然认定曹参是贤才,且与惠帝意见一致,为何不直接说破,还要先打一番太极呢?这是因为,萧何为人一向谨慎,尽管命在旦夕,头脑还是清醒的。早在刘邦驾崩前,吕后曾问他,萧相国之后令谁代之,刘邦说,曹参可。刘盈所以有此一问,是对先帝老臣的尊重。萧何所以让刘盈先说出来,为的是树立新主子的权威。曹参得知后,就会更加感戴皇上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效命刘盈。总而言之,萧何的这番太极,对巩固皇权大有好处。

“萧规曹随”实为“不折腾”

资料图片

  其次,曹参与萧何为官之初就是搭档,且共事多年,又同为首义元勋,但在评功封侯后心生嫌隙,疏远萧何在先,萧何为何还要首肯曹参呢?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为社稷,为大局,开太平,不折腾。这既是萧何的深谋远虑,也是被后来历史证明了的一段佳话。

  曹参虽以战功著称,但并非莽汉武夫。当他闻知萧何病故的消息时,就立马让人整理行装,候命回京赴任。因为他料定萧何定会荐他为相,除此无二。曹参颇谙黄老之学,于治国方面自有主张。西汉虽已传至二世,但天下依然需要和谐安定,百姓依然需要休养生息。动辄改弦易张,凡事另搞一套,必然带来社会动荡,影响民众安生。《史记·曹相国世家》云:“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他继任相位后,一应治国理政要务,均按萧何制定的法令规章执行。按照西汉学者扬雄的说法,这叫“萧规曹随”。

  曹参为相期间,一心守业,乐得清闲,上朝时少有奏报,退朝后饮酒聊天。刚即位的汉惠帝看不下去了,以为曹参轻视自己。曹参听说后,赶紧找机会当面脱帽谢罪,并问皇上,请陛下仔细想想,您同先帝比,谁更圣明英武?惠帝说,我怎敢同先帝比呢?曹参又问,我同萧何比,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接过话茬说,陛下所言极是。先帝与萧何治国平天下,法规制度已经完备,且行之有效,我等谨守各自职责,继续执行下去不就行了吗?

  曹参力主清静无为,其实并非庸碌无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折腾,不扰民。比如说,在选人上,他坚持贤德忠厚为先,巧言令色、功名利禄之徒一概被拒;在用人上,他坚持虚怀自持,对下属不苛察细过;在执法上,他坚持量刑从宽,不滥施惩戒;在行政上,他坚持省事节用为本,不浪费国资民力等。正是因了“萧规曹随”,西汉得以共享太平,发展生产,惠及民生。天下人都称颂曹参的美德,民间歌谣说:萧何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相位,守而不失。

  由此联想到地方政府的换届和人事更替。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既定、推行持续有效的情况下,尤其不能前抓后否,频繁折腾。那种“一个年头一阵风”的所谓新政,那种为了彰显政绩的所谓出新,实在是空耗人力物力,贻害国计民生。(王兆贵)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