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君秀 深圳报道
正在市场预期降准之际,近日央行突然“插播”了新内容:千亿定向正回购、放行大额存单。这些措施指向了同一目的:收紧短期资金过剩,降低长期贷款利率,将资金赶入实体经济。一家上市银行资金部门管理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并不乐于向小企业放贷,央行会想方设法采取更多新动作,促使资金流向实体企业。
市场大多预期6月初马上降准,然而“央妈”为救助实体经济放水之后,更多的资金却流向了股市等投资领域,不得不紧急刹车。“短期内降准可能性有所下降,降准时点将有所推迟。”中银国际研究员程漫江认为,央行倾向于采用更多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来引导市场利率。不过市场普遍预计,年内央行还会有一两次降息和降准的动作,最近降准时点在6月稍晚些时候。
央行的苦恼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句话用于目前的实体经济和股市再恰当不过,实体经济嗷嗷待哺,而股市却如火如荼。上述上市银行资金部门管理人士称,此前降准降息的效果目前不明朗,但股市却不断冲新高,资金表现出脱实向虚。
央行推出降息降准交替进行,海量的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今年A股证券资金账户净转入1.56万亿元,相当于同期银行新增贷款的1/3。
显然,资金并没有大量输入实体经济,而是有相当一部分冲向了股市等投资市场,如何将钱倒逼回实体经济?
5月29日,有消息称央行进行了千亿的正回归,以减少流动性。本来应该降准放水之时,却逆市正回归收缩流动性,“这证明央行认为近段市场不缺钱,所以不会马上进行降准再次放水。”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投资总监认为,市场原本认为6月初马上会降准,现在看来落空了。
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公布施行,海通证券(600837,股吧)最新研报认为,当前我国货币和债券市场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推出加速存款利率市场化,敲响利率市场化收兵锣。按照“先大额后小额”的推进原则,下次降息时存款利率50%的上浮限制有望完全取消,完成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
一手将滞留在银行的短期资金稍微收紧,一手将长期利率调降,央行正在打通资金阻滞银行,引导资金流入实体。
如何有效解决资金阻滞银行的问题,银行监管部门人士李庚南认为,借鉴西方国家利率政策工具的运用模式,将利率政策调整的对象设定为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以影响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的需求增加,进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供给意愿。
所以,市场预期央行接下来有望重启PSL(抵押补充贷款),近日还有传闻称央行将进行1.5万亿的PSL操作,但从随后央行公布的今年PSL操作来看,这一说法并非事实。
李庚南还称,定向降准或许是上策,但应辅以必要的后续跟踪措施,确保所释放的流动性能顺畅流入所支持的领域。同时,应进一步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挤压商业银行流动性滞留的空间。
治堵再降准
预期的6月初降准,并未如期而至。中银国际最新报告认为,短期降准的可能性有所下降,降准时点将有所推迟。“相比降准,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不仅能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和短期利率,同时也如央行期待那样扮演中期政策利率的角色,央行希望借助它们同时引导市场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下降,以促进实体融资需求。”
近期央行的举措预示着降准时点或延后,从6月初稍稍推后,不过市场仍预计有望在6月份稍晚些时候推出。
程漫江认为,短期内央行可能会更多使用新型流动性管理工具,包括SLF(常备借贷便利)、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PSL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来保持货币供应平稳增长,引导市场利率相对稳定。但为有效对抗信用收缩和通货紧缩风险,央行仍然需要倚重信号更强、效应更直接的政策工具,例如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这些更有力政策的推出时点会受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表现的影响,预计央行在年内可能再度降息1-2次,降准1-3次。”
问题在于,降息降准、大额存单推出或采取新型流动性工具,就能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从而促进经济转型吗?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是由国内的投融资体制造成的,和利率形成机制本身没有直接联系,如果要根本解决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一是允许适应小微企业贷款的中小型民营银行大量进入市场;二是大力发展民间征信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征信体系;三是彻底打破企业信用债的刚性兑付,防止“融资贵”现象加剧。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也称,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利率,下一步要完善商业银行定价机制、完善中央银行调控方式等等,最后可以适时地放开存款利率;发行面向个人的大额存单;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正在逐步放开,民营银行起步,扩大竞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