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和
·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 北京
·业务领域:商事合同争议解决、仲裁、诉讼、复杂疑难案件诊断咨询
【2024年度中国知名企业法总推荐的优秀律师&律所】客户智选律师:金融行业法总推荐的优秀律师
【2025年度名律堂法总推荐中国律师榜】客户智选律师:互联网行业法总推荐的优秀律师
让专业被看见,让价值有回响!
个人介绍
王风和,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北京数字经济研究会主任,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机构仲裁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咨询专家,原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法律顾问;《法治日报》社律师专家库专家等多项社会职务。
他深耕法律领域二十八年,服务过国家开发银行、北京市政府及中国核工业集团、中车集团等多家央企,长期从事金融及科技企业商业模式法律论证、商事合同诉讼仲裁争议解决,擅长数字经济园区建设、企业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业务,是刑事民事行政业务交叉领域的早期实务专家,是国内最早提出刑事、民事交叉服务的律师之一。
王风和律师团队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风险及各类商业模式有深刻理解。他还参与《民法典》《公司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立法工作,出版《元宇宙基础设施治理暨web3.0数字经济战略参考》等专著,在立法研究、企业合规、数字经济、元宇宙商业模式等领域经验丰富。
名律观点
引言
连续两年获得【名律堂法总推荐中国律师榜:客户智选律师】,深耕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法律前沿。执业28载,他与律师行业一同经历发展与变革。王风和律师以其精准的专业穿透力、前瞻的风险预判力与务实的方案执行力,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法律服务”,成为商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一、荣誉背后:专业赋能商业,赢得精英信赖
谈及荣誉,王风和律师更视其为沉甸甸的责任。“这一荣誉不仅是客户对我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行业和社会对盈科数字经济法律团队的信任与期待。”王律师指出,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两个领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法律需求复杂且创新性极强,服务标准严苛。“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精英,他们对法律的认知深刻,与其说是服务客户,不如说我们与客户形成了高度默契的协作,共同完成了一场场完整的专题‘服务演练’。”
他始终坚信法律服务的本质是“以专业赋能商业”。持续深耕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领域,致力于提供精细化合规方案与前瞻性风险防控,助力客户在创新与合规的平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已成为王风和律师与团队的坚定目标。
二、挑战前沿:破解数字经济三大法律难题
作为盈科数字经济研究会主任,王风和律师敏锐洞察着行业面临的法律挑战,聚焦三个核心层面:
1.数权的定性
包括虚拟财产(如NFT、NFR数字身份)的权属定性?以及与现行法律体系的衔接,传统物权、知识产权框架难以完全覆盖数字经济法律属性,创新性提出智慧权益的法律边界。
2.技术与监管的适配
去中心化技术(如DAO、DeFi)与中心化监管模式的矛盾显现,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监管,近几年有混业监管的趋势,比如:2023年5月组建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心化监管模式呈现增强趋势,穿透式监管规则仍然亟待明确,未来的监管模式如何与链技术实质融合将是重大的发展中议题。
3.数据安全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如何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包容性成长?企业生产的海量数据(尤其是元宇宙场景下的生物信息),包括用户数据的采集需要在合规底线与技术突破间找到精准支点,以及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冲突、算法歧视、AI伦理等法律规制等,保持数据安全与创新的动态平衡,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包容性成长,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执业生涯中印象深刻的重大案件
1.国家金融秩序整顿P2P调查专案
2016年起,国家因“e租宝”案件对P2P行业展开金融秩序整顿,时任北京市金融风险现场检查组负责人的王风和律师,带领团队对北京市一百余家涉案的P2P、融资租赁、小贷公司等金融组织进行现场检查,涉及资金规模超万亿;由于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对P2P行业认识不深、主流媒体对金融创新的正面报道等因素影响,律师团队提出的法律处理意见有相当大的难度,他在专案组期间每天工作超16小时,还需保持清醒研究对比全球的资讯,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当时P2P采用的是全球最先进的AIGC人工智能自动撮合交易技术,无风控措施的活跃交易也让包括专家在内的众人不甚了解,现在来看中国的P2P是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到具体产业最早、最充分的应用案例,经专案组法律团队及聘请的IT工程师、注册会计师团队等谨慎研判,提出教育整顿加必要法律矫正的方案,2016至2018年开展三年教育整改,组建法律宣讲团宣讲1000多场,为P2P行业退出金融行业扫清法律道路;2019年国家司法力量入场立案调查,后用三年清退了该行业;2018至2020年,王风和律师带领团队向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提交了54本200万余字的《金融法律风险评估报告》,获监管机构高度认可,相关法律意见成为国家“三大攻坚战”对P2P行业严整顿强监管的主要政策依据。
P2P于2014年起在中国经历起步、发展、高潮、突降、落幕,五年左右的跌宕起伏让人唏嘘不已,其经验教训深刻,这场金融整顿历程深刻表明一项新的颠覆技术应用,产业融合至少要经历10年以上或20年以上的发展和积累,技术的成熟应用才能与社会经济生态实质融合驱动经济健康发展,而P2P的快速退出主要是由于技术发展太快,先进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整体要素配套不适和监管不协调而产生严重的问题,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技术崇善,反之会带来社会的伤害,最终为防止更大悲剧、损害公众利益,2018年开始监管被迫对P2P采取果断措施。
2.关于实行LPR利率的法律建议
王风和律师提出“关于提振中国民营经济“落实借贷利率市场化LPR改革成果”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民间借贷直接利率从24-36%下降到3%-12%的水平。
王风和律师在2020年3月撰写的《关于提振中国民营经济“落实借贷利率市场化LPR改革成果”》法律建议,直接促成了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7月废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司法解释。该修订创造中国司法解释修订最快速度纪录(从提出到采纳三个月),经过慎重研判,王律师提出建议时间就精准定位在“2020新冠疫情”刚刚全国爆发之时,这是王风和律师多年孜孜以求的夙愿,经过不懈努力,这一动议最终成功了。
该动议有效保护了民营经济的有生力量,捍卫了民营企业生存的生命线,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民营企业破产和清算,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保持了法律身份上的平等,在金融法治的执行上保持了基本的法律公平。
此举LPR利率改革,打破了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金融法治壁垒,至今仍是各级法院和仲裁机构裁决债权案件的核心依据,为社会的金融利率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王风和律师谈到,若2020年如果没有LPR的利率改革推出,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讲,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说基本没有生存的法治环境,国有经济会逐渐一元独大,中国的二元经济形态将发生重大历史逆转。
四、为客户提供‘有价值法律服务’的三种核心能力
王风和律师强调了三种核心能力的协同:
1.团队负责人要有精准的专业穿透力
律师不能只是是熟悉法律条文,更要能从繁杂规则中抓住核心,快速准确把握案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明确“不可退让的底线”和“可灵活操作的空间”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
2.前置的风险预判力
律师须前置风险预判力:洞悉客户模式与行业趋势,提前预警,避开“雷区”,避免“事后救火”。
基于对客户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的了解,提前预判潜在风险,帮客户避开重大“风险雷区”,避免损失发生是律师应该追求的最大服务价值。
3.落地的方案执行力
律师不只是告诉客户“这不行那不行”,更要给出“怎样才行”的路径,让法律方案能嵌入客户的商业决策,保持客户的决策行稳致远。说到底,“有价值的法律服务”核心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做有意义的辅助工作。
五、拥抱未来:AI时代的律师进化论
面对AI、区块链等技术浪潮,王风和律师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1.机遇:效率革命性提升(AI检索缩短70%时间)、业务拓展(元宇宙权属、自动驾驶责任等新场景)、服务模式创新(在线争议解决ODR提速)。
2.挑战:技术伦理风险(算法歧视、AI幻觉)、数据安全压力、职业能力重构(需升级为“法律+技术”复合人才的培养)。
他建议律师:
1.构建T型知识结构:纵向深耕专业领域,横向学习技术原理。
2.建立人机协作范式:将AI作为助手,律师聚焦复杂逻辑。
3.把握技术合规先机:提前布局新兴领域合规研究,如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撰写技术法律白皮书,塑造专业话语权。
六、寄语青年:做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构建者”
王风和律师认为:青年律师的成长要逐渐培养法规则与商文化的实质性融合。他强调:
1.行业洞察重于法律条文:懂商业模式,才能将法律转化为客户感知的“商业价值”。
2.信任始于专业,终于价值共创:客户需要的是能理解其焦虑、陪伴解决问题的伙伴。“我们处理的是案件,但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商业需求和企业发展的渴望,从信任开始,终于价值的共创、理念的协同发展。”
结语
回顾“客户智选”的荣誉,其本质就是客户对“能解决问题、能创造价值”的认可。守住这份认可和信任——用专业扎根行业,用共情理解需求的核心,实现价值共创, 让法律服务真正成为商业发展的“神助手”。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时代,王风和律师与他的团队,正以深厚的专业积淀与前瞻的视野,持续为创新与合规架设坚实的法治桥梁,祝愿王风和律师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继续为金融与AI法治的发展赓续力量。